摘要:与此同时,驱动中国经济前期长足发展的三驾马车,驱动结构也出现了明显变化。 ...
不讲农业、农村的现代化,光搞城镇化,那不是新型城镇化。
同时,PPI降幅扩大,影响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增长。刘尚希认为,随着财政收入增速进入转轨换挡期,全年财政收入增速不容乐观,总体将趋于平缓。
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:今年一季度,全国因实施营改增减税达375亿元。与此相呼应,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内容也更加细化,晒掉了不少水分。未来,不排除通过税制改革,如征收资源税等辅助性税种增加财政收入。去年,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及财政收入增速的放缓,我国财税改革不断攻坚破冰,在中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大棋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在强调开明渠,堵阴沟,建防火墙的同时,最关键是把防火墙修好,要设定一系列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规则。
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说,三中全会提出改进预算管理制度、完善税收制度以及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,三条线都将紧锣密鼓地推进。但不容忽视的是,收支矛盾不断加剧。进入专题: 开放 。
但日常用水关系到百姓的性命安危,绝不可以交给只为牟利的企业。为了开放而开放在水务改革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,如今恶果也已经结下了。这样说是否言过其实了呢?让我们看看最近发生的兰州自来水苯污染事件吧。发生污染的自流沟是水泥材质的,已经使用了60年,早该改造了。
这样的外资,引进它干什么呢? 说到好的国外经验,其实是应该学的。威立雅不但没有更新升级设施,还妨碍了本来已经在进行的相关工作(按照合同,威立雅虽不控股,但在经营问题上拥有否决权)。
但改变还是有一点的,那就是涨价,2009年11月,兰州居民开始为每立方米用水多付3毛钱。像威立雅这样的外企,就让它夹起皮包滚蛋吧。这样的观念有很多,开放便是其中之一。没有人反对开放,但在持续推进开放的当下,是时候反思一下了。
据《焦点访谈》的报道,在合资之前,兰州市投入资金对部分自流沟进行了防渗改造,事故发生后的检测表明,经过改造的部分没有发生渗漏,也就是说改造是有效的。开放又是个双向互动的过程,既包括贸易、投资上的互通有无,也包括思想文化上的相互学习。观念这个东西很奇妙,它是人的大脑创造的,但一经创造出来,它就取得了自己的独立性,与人对立,进而把人置于它的统治之下。没有人反对开放,但在持续推进开放的当下,是时候反思一下了,有些开放是要不得的,有些出错了的开放应该及时纠正。
好吧,就算这样狭义地理解开放,那么,为什么要开放呢?理由也是说得清楚的:引进竞争机制,促进市场效率,利用外来投资,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等等在我看来,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,其主要原因是对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存在误读。
官方所谓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,投资、消费和出口都是从需求角度讲,总需求的调整只是短期之内调节宏观经济的平衡,解决不了长期经济的增长问题。此外,在中国特殊的会计制度下,政府部门的三公消费、企事业单位的各项招待费用,这些条目都没有被统计成消费。
我们不是按等价房租计算,而是对房子的历史价格按照50年折旧来算。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增长要依靠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。我们要纠正这个错误判断,必须回归经济增长的本质。例如,2009年各省GDP高出全国2万多亿元,2012年高出5.76万亿元,2013年高出6万多亿元。中国的住房消费仅仅占居民消费的8%,占GDP的3%,比例相对较低,其主要原因是统计口径不一致。有人说37%的投资比例还是过高,美国现在投资仅占17%,发达国家普遍不到20%。
先说消费问题,我认为,如果按国际可比口径算,中国消费被严重低估了。美国住房消费占家庭消费的20%,占GDP的14%,其计算方法是:如果你租房住,租金就是你的住房消费。
据此判断,中国经济不存在失衡问题,我们的投资比例仍在正常区间。这种认知如果不加以改变,中国经济还会持续下行,真的有可能导致衰退甚至危机。
第一点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中国的住房消费被低估。对经济形势的错误判断,干扰了我们对政策导向的选择。
日本、韩国早期经济增长的时候,投资占GDP比重也是40%左右。现在官方统计投资占GDP比重47%,比重应该减少10%,也就是37%左右。 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,学术界有不少批评的声音。中国经济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民营企业投资没有信心,没有可能做长期投资,这是经济持续下滑的最深层原因。
我们曾经用世行大范围的企业调查数据做过一个研究,发现中国企业的差旅费和招待费占GDP的比重远远高于国际水平,这些不同形式的个人消费,在中国的会计制度中都变成了企业成本。如果按国际同口径计算,中国住房消费占GDP的比重至少低估了5%。
体现在当前政策导向中的一种主流观点是内需失衡,即所谓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,投资过多,消费太少。这种简单类比是非常错误的。
将每年各省公布的当地GDP数据加总起来,都要高于中国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数据。刺激消费抑制投资,也就是所谓的再平衡,不会使中国经济回到正确的轨道,只会使经济在错误轨道上越行越远。
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70%以上,发展中国家印度是57%,泰国是53%,而中国仅45%。中国经济现在增速放缓,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。综合考虑以上因素,我认为中国经济中消费低估了10%,投资高估了10%,加在一起GDP总数可能差不多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一是各省之间在统计中的重复计算,二是地方政府的政绩注水,这两者都主要集中在投资领域。
来源:商业周刊中文版 进入专题: 中国消费 。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,是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质量改进提升生产率,这才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。
如果你是自住房,也按等价租金来计算。第二点,服务部门的消费被严重低估。
经济学上并没有最佳投资比一说,因为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,情况都不一样,投资比例多少算合适,不能一概而论,没有人能明确告诉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比例应该是多少。中国的投资占GDP的比重多年来被严重高估。